close
這次法國行,其實是在出發前十天被告知,採訪其實是隨聯合報即將在奧塞美術館借展到台灣,於是受邀到奧賽做採訪,五天的行程,有三天必須隨行奧塞行程採訪,於是,只有兩天行程要做五則法國環保新聞,再加上四則奧塞的報導,一路上,只能說趕、趕、趕!而行前的企劃、連絡,也是趕,這對於慢活的法國人來說,要應付我們這快閃族的台灣客,也真是辛苦他們了!以下是採訪報導的部分新聞稿:

<奧塞侯孝賢>
這次,除了奧塞美術館首度要將兩幅鎮館之寶〝拾穗、晚禱〞借展到台灣,讓台法之間有了更深層的文化交流,奧塞為了慶祝二十週年慶,也邀請侯孝賢拍攝法語片,希望透過電影,可以讓世界各國的觀眾都能認識奧塞美術館。法語片名為〝紅氣球(The Red Balloon)〞,在坎城影展時就成為了開幕片,證明侯孝賢在法國影壇的大師地位。所以紅氣球全片都是在巴黎、奧塞取景,首映會,在片中擔任女主角的茱麗葉畢諾許說,侯孝賢讓她重新認識巴黎,重新感受到巴黎風情。首映會就選在奧塞美術館舉行,法國的各家媒體也把握機會,與侯孝賢、茱麗葉布諾許在首映會後進行獨家專訪,大家就在美術館裡,各自架設燈光、進行專訪,也想了解,這位來自台灣的導演,如何透過電影向世界介紹巴黎、奧塞風情。
<
NS
電影紅氣球首映會,導演侯孝賢帶著男女主角一出席,法國媒體立刻湧上!這天來的媒體,平面、電子,加起來有十多家。大家卡位,為了捕捉最好畫面。
NS拍照
正式上台致詞,侯孝賢話不多,但台下的貴賓、媒體記者反應很熱烈
/*name電影導演 侯孝賢*/
(紅氣球是一部很好看的片子,謝謝)
NS眾人鼓掌、笑聲

(片花開始)紅氣球的拍攝緣起,最初是奧塞美術館慶祝二十週年,希望全世界藉由影片,認識美術館。
NS(片花,幾秒NS)
(片花)地鐵站、咖啡館,片中呈現的巴黎生活,茱麗葉畢諾許說,透過侯孝賢的鏡頭,也許會讓久居巴黎的人,看到自己以前從未注視到的巴黎風情
/*name演員 茱麗葉畢諾許*/
/*capt我深刻感受到的是*/
/*capt侯導在這部片裡拍出了巴黎的味道*/
/*capt當我看完這部片*/
/*capt我覺得侯導根本就是有看到巴黎地鐵的味道*/
/*capt各式各樣的味道*/
/*capt這是非常帶有味道的感覺*/
/*capt因為平常我自己在巴黎生活*/
/*capt忙著四處奔走*/
/*capt可是在這部片侯導透過他的攝影機*/
/*capt我才會觀察原來車子的行進是如此*/
/*capt原來我們的生活是這樣的一個速度*/

/*name電影導演 侯孝賢*/
(其實就是透過紅氣球的主體,我把它當作一個老靈魂,那其實是我,觀點就是我〝紅氣球〞來看現在的小孩。跟現在小孩之間的關係。以前那個小孩被管的很嚴,紅氣球不能帶到學校不能帶回家不能坐公車,你會覺得那個小孩被管的很嚴,其實就是小孩在進入成人世界前的一個狀態)

第一次與侯孝賢合作,茱麗葉畢諾說,印象最深刻的是侯導對拍攝現場狀況的充分掌握
/*name演員 茱麗葉畢諾許*/
/*capt侯導人很好、很和善、常常微笑*/
/*capt讓我印象深刻*/
/*capt但我更常注意到的是*/
/*capt侯導的眼睛總是會注意到拍片週遭一切*/
/*capt當一切都安頓好了*/
/*capt侯導就會讓大家全心全意的表演*/

(片花)單親媽媽獨力扶養小孩,小孩過度保護失去自由,侯孝賢藉由電影點出社會問題,他說人們常會因為身邊的事情習以為常,所以不容易發現,不容易體會到珍惜擁有。受邀拍攝法語片,他說,也許也能讓法國人看到,從一個外國人的角度,看到的不同觀點或是共鳴!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採訪報導*/
>





 米勒畫人文
十九世紀,寫實主義派的畫家米勒,兩幅在教科書上出現的畫作〝拾穗與晚禱〞,現在要呈現在台灣觀眾面前了!這兩幅畫,一直是珍藏在法國奧塞美術館,被當作是鎮館之寶,也是法國國寶,第一次,破天荒的要一同借展到國外,五月份即將在台灣展出。難能可貴的是,在十九世紀,當時很多的畫家都以宮廷畫為主,但米勒,獨獨惦記的是農民的生活,很多人說他是十九世紀最具人文關懷的畫家,因為在畫裡,可以看到他對農民的關注,農民懂得珍惜一粥一飯得來的不易,時時懷抱感恩心。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,聯合報與奧塞簽約,將借出米勒的畫作,五月份在台灣辦展出,跨越時間與空間的距離,讓台灣的觀眾也能一同來感受這位畫家對社會的人文關懷
<
就在奧塞美術館米勒的展區,聯合報與奧塞舉行簽約記者會,這真的是破天荒,第一次,奧塞首肯將兩幅鎮館之寶〝拾穗、晚禱〞都一同借展到國外。美術館休館,只開放來自台灣的媒體,透過鏡頭,近距離捕捉米勒畫的迷人風采。
NS
拾穗,這曾經出現在台灣教科書,記憶熟悉的畫,如今就在眼前。三個農婦,低頭拾取田地上收割後的餘穗,寫實 `` 的記錄,讓人感受到的是農民好珍惜任何一粒掉在地上的稻穗、一點一滴不浪費。
/*name聯合報發言人 王效蘭*/
(效蘭女士說,她在大愛台週年慶聽到上人說,要感恩,米勒畫傳達真善美,與大愛精神一樣….)

細細端詳〝晚禱〞,也有著米勒對農民的惦記。夕陽餘暉,辛苦收成的農民夫婦,暫停工作,因為聽到了遠方教堂傳來的鐘聲,夫婦倆虔誠的低下頭,雙手合十祈禱,感謝上帝賜下的一切恩典。
/*name驚豔米勒策展人 Chantal Georgel*/
/*capt有很多原因 米勒會如此關心農民*/
/*capt原因之一是 他從小就生長在農村*/
/*capt小時候也是在農村長大*/
/*capt爸爸提供他機會讓他到城市裡學畫*/
/*capt第二個原因是他離開城市到巴比松*/
/*capt在那裡可以直接觀察到農民*/
/*capt所以對他來講是回到一個他小時候熟悉的地方*/

/*name奧塞美術館保全部門 Olile Michel-Toom*/
/*capt我們是用特別的設備來船運畫作*/
/*capt最重要的是第一層保護*/
/*capt會用像是紙質的包裝*/
/*capt第二層保護會用像是塑膠與寶麗龍質材的包裝*/
/*capt要全面的保護*/
/*capt因為要讓畫保持在一定溫度*/

/*name大愛電視台記者 盛榮萱*/
(真的好難得!奧塞首度開放讓媒體近距離觀賞米勒畫作,從米勒的畫,不只看到他高超的畫技,更深刻的是,米勒的人文情懷)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巴黎採訪報導*/
>


米勒故居
關心社會,藝術家藉由創作的方式來表達他們對社會的關注,而隨著藝術作品的流傳,影響力也是深遠的!米勒,十九世紀寫實主義的畫家,當許多畫家,一窩蜂畫〝宮廷畫〞,以貴族生活為題材,米勒畫的卻是農民的田園生活,深入詮釋勞動者的形象。這位寫實主義的畫家,他的畫作其實也是真實生活的記錄,抱著追思的心情,我們也循著文物保護員的指引,找到了當年他在畫拾穗的真實場景,同時回到了當年他創作的故居,試著更貼近、更了解這位富有人文情懷畫家的生活
<
Stand:這裡就是米勒的故居了,雖然有百年的歷史,但仍然保留完好
走進米勒的故居,走近米勒的生活,時光彷彿回到了1849年,當年的掛鐘,時間就停留在米勒過世的那一刻。

(音樂轉場,客廳裡的幾幅畫)
客廳裡,映入眼簾的是,米勒與巴比松畫派、學生的畫作,畫作內容全圍繞著農民生活,但米勒的畫,特別看得到對農民形象,汗滴禾下土的細心觀察。
/*name文物保護員 Roselie Ienna*/
(談米勒對當代畫家的影響)

(音樂轉場,畫客廳一隅的畫)
這幅畫,畫的是米勒居住時,客廳的一個角落,對照現在看到的景象,大致都沒變。當年,米勒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家人,躲避大流行的霍亂,帶著妻小從城市移居到村莊,一家人就在巴比松定居,過著純樸的農村生活

(音樂轉場,餐廳的畫)
以前的餐廳,現在是當地畫家展覽畫的地方,畫作也是圍繞巴比松的田園風光,可想而知米勒對當地畫家的深深影響。畫作賣的錢,就是要捐作維護米勒故居用,為了追思這位充滿著人文情懷的畫家,我們也循著文物保護員指引的方向,找到了米勒當年在畫〝拾穗〞時的實景

Stand:我現在站的地方,就是米勒畫作拾穗的地點,當年米勒在畫拾穗時候,也是在大約這個時間,黃昏時間,同樣的場景,回想拾穗這幅畫,三個農婦彎下腰撿拾地上的餘穗,似乎更能體會,米勒在畫拾穗時的心境。大愛新聞盛榮萱 鄧應忠,我們在法國的採訪報導
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巴比松 採訪報導*/
>

 <畫家搖籃>
米勒的故居〝巴比松〞,就是孕育巴比松畫派的地方,當時,許多喜愛畫風景畫、肖像畫,寫實主義的畫家,為了要尋找美麗的景象,當作繪畫題材,所以大家都來到了巴比松,聚在一起,志同道合,就組成了巴比松畫派。而就在鄰近巴比松的楓丹白露這個小村莊,畫家們曾經居住過的地區,現在和巴比松一樣,都列為了國家保護區,循著歷史的腳步,我們找到了當年,米勒、盧梭等畫家們一起激發創作靈感的地方,是一間小旅館,旅館裡,還保留著畫家們在牆壁上、門上各處的塗鴉,顯見當時藝術創作的風氣濃厚
<
Stand:米勒的家鄉巴比松,被國家列為保護區,看到的建築物不是石頭建造的,就是木頭建材,除了環境保護的觀念,對於藝術家故居的保存也很重視。

這是一家十九世紀時,巴比松畫派畫家最愛來的旅館。當年畫家們就是聚集在這裡激盪出創作靈感,所以原本是一間雜貨店,後來因為畫家們交流的時間越來越長,這裡就成了大家過夜的旅館。

(音樂轉場)
盧梭和迪亞茲,在兩扇大門盡情的創作,連櫥櫃上也都是畫家們滿滿的塗鴉,就可想而知當年這裡畫畫的風氣有多濃厚!

/*name飯店管理員*/
/*capt藝術家來到這 開始是為了森林美景*/
/*capt可以激發出繪畫靈感*/
/*capt來到這間旅館 主要原因也是距離巴黎較近*/
/*capt在這裡也還算舒適*/
/*capt剛好旅館價錢也不算高*/
/*capt是符合藝術家的預算*/
/*capt而旅館主人也想打造特別的旅館*/
/*capt因為當時觀光業開始發達*/
/*capt藝術家聚集在這 也是旅館特色*/

當年畫家們多是為了尋找美麗風景作畫,來到楓丹白露,所以畫作呈現的多是楓丹白露的明媚風光。有的畫,還能從畫中能看到過去畫家們帶著帽子、撐著洋傘,在大自然寫生的情景

(音樂轉場)
熱絡的藝術交流,就連牆壁上都留下了畫家們的創作。管理員說,他們是因為想要重新裝潢飯店,撕下壁紙後,才發現到畫家們在牆上豐富的揮灑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採訪報導*/
>

 環保建築-sot (過年播的留稿)
(建議可以在主播稿的時候,將法國政府對建築環保的政策,用cg解釋一下當地綠建築的改革。或者可用:我們有拍攝奧斯曼老城的建築模型:在1853年開始,當時要做從奧斯曼老城到巴黎新城的改造,從地上、地下全面更新,很早就已經奠定了環保觀念,包括十二條堪稱世上最早的林蔭大道,從凱旋門為圓點,從四面八方輻射開去,利用空地開闢公園,讓巴黎市民充分享受充分陽光、新鮮空氣。)

地球暖化,減碳運動成了全球運動,法國總統薩科齊上任後,更宣佈要發起環保革命。承諾要削減能源消耗、廢棄排放量、綠建築等等。住房建設方面,要求從2010年起,要減低所有新建住房的能源消耗,決心對舊房改造,最大幅度降低舊房的耗電量。而事實上,在法國,新建築朝著環保方向設計已經是個趨勢,巴黎市政府將耗資八億歐元,建設一棟節能大廈,讓企業進駐,響應環保;而剛說到的舊房改造,空間的回收再利用,也是一種空間環保的觀念,我們要帶您看巴黎是如何將舊酒莊、酒廠,改造成購物勝地,如何改建老建物,和現代都市容景交融
<
Stand:這裡原本是酒廠,但是法國相當重視環境保護,空間再利用,後來就改建成購物勝地。
古老的紅磚建築,還保留著過去酒廠的風貌,還沒有改建的酒廠,和對面街道上的現代建築,形成強烈對比。十九世紀時,這裡曾是法國的葡萄酒酒莊。老酒廠充滿著古意的風情是特色,保留原來的歷史痕跡,建物的主結構不變,但內容物變了,商家改建成購物、美食的新天地,讓巴黎市民、附近的上班族,在這裡可以稍稍紓解都市叢林的壓力
/*name巴黎市民*/
/*capt我知道這裡以前是買賣酒的地方*/
/*capt你們的資訊是對的*/
/*capt不過它限在是個很時尚的休閒場所*/

這是空間回收再利用的空間環保,老建物的改建之外,新建築也講求環保設計
(轉場,配樂,科技感)

來到巴黎市政府重建的商業區〝拉德芳斯〞,大樓林立,設計現代化,在這樣走在時代尖端的地方,每棟大樓有同樣的特色:幾乎都是窗明几淨的落地窗設計。國際各大品牌的辦公大樓都設在這裡,巴黎市政府還計劃將耗資八億歐元,要在這建造一棟節能大廈
(轉場,配樂,科技感)
這是節能大廈的設計圖,名為燈塔(La Phare),除了外型獨特,像扭曲的摩天大樓,最受矚目的是環保設計。
/*name哈佛大學建築系主任 森俊子*/
/*capt挑高的天花板 沒有阻擋自然風的結構*/
/*capt所以不需要人工的空調*/
/*capt自然風是可以對流的*/
/*capt而自然風就有冷卻系統的功能*/
/*capt大自然的對流 讓人感覺舒適 */


(畫面上字)附設風車發電場,每年有五個月的冷氣與暖氣可以自給自足,由鋼筋和玻璃窗砌成的雙層外殼,形成自我冷卻系統(字下),即使炎夏,室溫也保持涼快。
Stand:商業區拉德芳斯的節能大廈,預計2012就會完成,到時候會提供各大企業進駐,企業的進駐,有著企業帶動、響應環保的意義。大愛新聞盛榮萱、鄧應忠在法國巴黎的採訪報導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莊國雄 法國巴黎採訪報導*/
>

 綠色交通-sot(過年的留稿)
(法國環保的有兩則留稿,第一則為環保建築,第二則為綠色交通。PS:小鄧有拍街道上騎腳踏車畫面,汽車等紅綠燈、地鐵畫面。可以用在主播稿時搭配)
對抗全球暖化,法國政府也發動綠色交通的環保政策。除了大力推廣上班族多搭地鐵、騎自行車,所以街道上,隨處可見其自行車的人,政府還與廠商合作,讓民眾以低廉的價錢就能租用自行車,增加民眾使用的動機越強,所以街道上,紅綠燈特別多,讓開車族減少開車興致。市政部門以身作則,電動車與天然氣車的比例,要佔市政部門擁有車輛總數的20%以上,汽車公司紛紛發展〝環保型車〞,有的汽車公司研發出會吃酒精的引擎,而且是小引擎、但大馬力;有的車子,使用的零件,還幾乎全是可以回收再利用的塑膠零件,環保節能車,在整個歐洲帶動流行
<
(一開始先幾個車款畫面,然後配樂,科技感的,再進os)
這是法國汽車公司最新研發的環保節能車,除了流線的造型奪目,更炫的是它的環保功能。從儀表板、方向盤、到整個汽車零件,這部車有高達95%都是使用能夠做回收的塑膠零件,有5%還是使用回收再利用的零件,環保節能車,歐洲正流行
/*name汽車公司法國總部企劃經理 Philippe SCHULZ*/
/*capt我們率先以民眾最常使用的轎車*/
/*capt來達到環保性能 排放二氧化碳許可的標準內*/
/*capt讓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到每公里130克*/

以環保理念為先鋒,別看這台車子,體型雖小,但是它的馬力可不小。
/*name記者 盛榮萱*/
(法國發動汽車環保革命,所以各家車商都開始研發環保車,我身邊這台車看起來體型小,是1200CC的車,但它的馬力可達100匹)

NS廣告片
輕輕一踩,就能產生足夠的動力,所以就達到了節能功效;汽車公司還研發出可以吃酒精的引擎,一公升中有85%的成分都是吃酒精,酒精是透過農作物提煉,就能減少空氣汙染
/*name駐法大使 呂慶龍*/
(法國每四年就會檢查車子,如果有超過他們的環保標準,就要把零件都換掉,不然就是報廢)

政府發動綠色革命,對耗油的車輛開罰。(CG 上)駕駛新車,如果每公里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160公克,就會被處以兩千六百歐元,相當於台幣十二萬;購買合乎環保要求的汽車,還能依據溫室廢氣排放量,獲頒最多達一千歐元的獎金(CG下),再把有汙染性的舊車報廢,能獲得更多獎金,環保型車當道,怪不得在法國,很少看到老舊的汽車。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巴黎採訪報導*/
>

 法慈濟種子
孟母三遷,是為了找到良好的教育環境,在法國,慈濟夫妻檔〝鄭龍師兄與呂月師姊〞,則是為了看大愛電視台,搬了三次家。這對夫妻,是慈濟在法國的第一顆種子,利用這次法國奧塞美術館的邀訪行程,我們也特別在抵達的第一天,就先拜訪他們。到了他們家,才知道,原來他們不只是大愛電視的忠實觀眾,還把家裡就佈置成慈濟法國的連絡處,騰出一間房間當作剪接室、資料庫,慈濟在法國的新聞,都由夫妻倆記錄下來,而家裡,就是分布在法國各地的慈濟人,連絡感情的地方。
<
坐了十五個小時的飛機,終於抵達法國。才入境,我們就見到了鄭龍、呂月夫婦,他們是慈濟在法國的第一顆種子,飛機六點半到,他們一早五點半就在機場等候。約會不遲到,總是精神奕奕,真的,在哪的慈濟人,都是這樣的招牌形象
NS
熱情的迎接我們到家裡作客,夫婦倆好謙虛,說家裡小,要我們多包容,書架上、餐桌上,全是慈濟書籍,原來呂月師姊,把家裡,佈置成慈濟在法國的連絡點,讓慈濟人可以在這裡連絡感情,而說到與慈濟的緣起,她說,從靜思語開始
/*name法國慈濟連絡人 呂月師姊*/
(當我來這裡,做生意失敗,我就翻開朋友送我的靜思語,裡頭有句話:人生只有使用權,沒有所有權,就像是當頭棒喝,像是被電到了)

受到呂月師姊的影響,鄭龍師兄也做慈濟。平常在電腦公司上班的他,運用電腦技能,自己學剪接,慈濟在法國的新聞全靠他,呂月師姊負責寫稿,夫妻倆有默契,擔起慈濟的新聞工作
/*name法國慈濟連絡人 鄭龍師兄*/
(最主要就是,她在說要裝大愛台的時候,慢慢引導我去看大愛台,就覺得大愛台的東西,都是與我想的完全不一樣,它有慈善、有醫療,而且就是說,做善事不是有錢人就裝有錢人,是教富濟貧,所以我受到很大感動)

房間就是剪接室,也是新聞帶的資料庫,師兄師姊真的好發心,就連為了看大愛電視台、裝小耳朵,還搬了三次家
/*name法國慈濟連絡人 呂月師姊*/
(我們以前住在巴黎市的大樓,是完全都不能裝小耳朵的,後來就又搬到另外一個地方,結果小耳朵用了一個多月,又要我們拆掉)

為了更貼近上人的心,遠在法國的鄭龍師兄、呂月師姊,天天看大愛電視台,上人說要認真做環保,他們就在當地帶動社區民眾掃街,還登上了法國期刊。生活幾乎全與慈濟的人、事、物緊緊相繫。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採訪報導*/

 <法國感恩會>
(先交稿,有一位八十六歲老菩薩,在確認名字中,下午補上,感恩)
在探訪過法國慈濟志工夫妻檔〝鄭龍師兄與呂月師姊〞的家,這天,剛好是法國舉行歲末感恩會的日子,我們隨即跟著師兄師姊的腳步,趕到了歲末感恩會的舉行會場,看著師兄師姊們,一路從籌備到正式舉行,分工合作、同心協力的付出。
在法國,這樣先進的國家,師兄姊告訴我們,其實要推慈濟,不容易,但感恩會還是來了超過三百位會眾參與,有當地的法國人,還有來自不同宗教的當地人,大家都是因為身邊的朋友就是慈濟志工,看到他們說慈濟在國際賑災的無私奉獻、在日常生活中實踐環保精神而感動。感恩會,來自不同國家的慈濟志工、不同宗教的會眾聚在一起,分享愛的訊息,由於在法國的志工們多半都是從不同國家移民到法國,身處異鄉,但慈濟讓他們有家的溫暖
<
/*name大愛台記者與慈濟志工*/
(妳們都是來自哪裡啊?我來自越南、我來自泰國、我來自香港、我來自上海)

他們都來自不同國家,但是他們都因為愛上了慈濟這個大家庭,在法國相聚。一起籌備歲末感恩會,洗手作羹湯
NS一起在廚房忙著
因為志同道合在一起,最熱門的話題是
/*name慈濟志工 方玲*/
/*capt就像印尼賑災那次*/
/*capt慈濟走的很快*/
/*capt比其他的國家都快*/
/*capt所以我們在這裡就常常聊這個*/

有的人幫忙佈置會場,有的人準備招待處需要的物件,大家分工合作,還有遠從芝加哥、荷蘭來幫忙的,希望藉由這次機會,觀摩歲末感恩會,把法國經驗帶回荷蘭。
NS
八十六歲的老菩薩,行動很不方便,在志工們的攙扶下,小碎步、慢慢的走到了會場,強打精神,因為把握每一次與慈濟活動的因緣,老菩薩還曾經在南亞海嘯時,為了幫忙募款,打了上百通電話
/*name*/
/*capt看到大愛台播出南亞賑災的畫面*/
/*capt看到災民都非常可憐*/
/*capt讓人看了很不忍*/
/*capt所以覺得應該對災民們多付出*/
/*capt所以朋友們都幫忙募款賑災*/

大愛電視台的總監湯健明,從台北搭機到法國,也趕到了會場,感謝慈濟志工在法國的無私奉獻
/*name大愛電視台總監 湯健明*/
(二十年前,證嚴上人就呼籲,用鼓掌的雙手來做環保,那也因為這樣的呼籲,所以使得很多人加入我們慈濟的行列,在台灣 就超過了四千多個環保站,超過六萬個環保志工,每天一早,就開始做資源回收的工作)

就在這樣充滿愛的環境,當地的法國人也感受到了。有來自天主教的法國人,好虔誠的參與整個感恩會,還有慈青們,都帶著男朋友來參加,愛的訊息,透過身邊最親密的人傳遞,就像親身經歷的感受一樣,感動特別深
/*name慈青 林怡然與男友 Nicolas Dumort*/
(上次看到女友在做掃街 雖然看來是很小的舉動 不是大事情 但卻讓人很感動)
看到自己的女朋友,奉獻慈善公益活動,Dumort露出引以為傲的眼神,在台下默默支持。法國的歲末感恩會,讓來自不同國家、宗教的朋友,在這,心與心相連,也帶給許多身處異鄉的慈濟人,在法國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!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採訪報導*/
>

 <靜思語法志工>
為了傳播證嚴上人〝靜思語〞的智慧,靜思語除了翻譯成英文版,也有法文版。這次在法國,我們採訪了負責靜思語翻譯的慈濟志工,他是英國人,因為妻子在慈濟當志工,所以他受到感動,也加入了慈濟。這位法文翻譯叫James,當了四十多年的法新社記者,退而不休,為靜思語做翻譯。他說自己最大的志願其實是當傳教士,但家裡反對,所以他做了記者。而如今,為靜思語做翻譯,也是傳道,也是修行,終於,可以朝著最初的志願繼續努力
<
這是法文版的靜思語,透過翻譯,讓更多法國人也能閱讀證嚴上人的智慧。真善美的傳播沒有語言的隔閡,在法國,傳播靜思語,多是這位法新社退休的記者James,退而不休,幫忙翻譯
/*name靜思語法文翻譯 James Whiston*/
/*capt因為我的妻子在慈濟工作*/
/*capt在法國有個慈濟連絡處*/
/*capt我的妻子就是給我電話*/
/*capt介紹我做翻譯工作*/
/*capt她說是翻譯證嚴上人的靜思語*/
/*capt因為靜思語有中文有英文*/
/*capt但就是沒有法文*/
/*capt所以我就負責法文翻譯*/

一篇篇法文版的靜思語,讓在法國參加慈濟活動的有緣人方便閱讀。從非洲的地方新聞開始,James過去做記者工作的時候,就開始當翻譯。出生英國,當了四十多年的記者,但James說,其實他一直最想做的是傳教士
/*name James妻 林敏媛*/
(因為他一向修養都很好,大概我認識他的時候就這樣了,因為他也曾經想做傳教士,可是家裡都反對,他還到過羅馬的習經院,有一年就到習經院。)

而會與慈濟結緣,一開始也是因為太太為慈濟寫文章,所以後來他認識了好多慈濟的朋友,受到他們的精神感動,也讀起了靜思語

/*name靜思語法文翻譯 James Whiston*/
/*capt我有很多朋友都在慈濟*/
/*capt他們在全世界做的都是一樣的工作(志工服務)*/
/*capt他們的精神是一致的*/
/*capt總是告訴我們*/
/*capt放輕鬆、慢慢來*/
/*capt也能聽到證嚴上人*/
/*capt要大家不要沮喪*/
/*capt不要想太多*/
/*capt放輕鬆、做就對了*/
其實James是每天禱告、相當虔誠的天主教徒,不過他說,就是因為知道慈濟是不分宗教,也讓他與這個大家庭越來越親密。一直想做傳教士卻當了記者,終於,現在擔任靜思語的翻譯,也是傳道也是修行。
/*1r1c盛榮萱 鄧應忠 法國採訪報導*/
>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ancy052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